图二:球员心率——速度分布图
比较显眼的一个表现为:中间有一段时间心率降低,对应速度几乎为零。这自然对应比赛中场休息。从监测中我们了解到这位球员的最高心率达到了200bpm(次每分钟),而在中场休息时可以恢复到100bpm至120bpm。
比赛过程中心率变化比较频繁。我们把图二中的时间轴拉开可以看到(图三):每一组跑动后心率会明显升高,随速度放缓心率下降;再次跑动时心率又马上上升。这恰好反应了足球比赛的特点——中高强度有氧供能为主、间歇性无氧供能为辅。
图三:球员心率速度分时图
由于年龄、性别、运动能力、战术、场上形势等差异,很难用一个区间来简单的定义最适宜的心率范围。但是,我们仍然能从数以万计人次的采集标本中总结出了一定的规律,并建立多个心率相关的数学模型。从中我们掌握了心率的一般表现规律:
(1)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是人体能够达到的极限心率,国际通行算法为:最大心率(bmp)=220-年龄(例如:如某小学生12岁,则其最大心率为220-12=208bpm)。但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2)掌握球员实际最大心率很重要
了解最大心率有利于合理控制运动负荷。实验室条件下测试成本较高,我们可通过简单的场地测试来推算最大心率:进行两组400米全力跑或两组以上的12×30米高速折返跑,在测试过程中或结束后采集到的最高心率值基本接近个人的最大心率。
(3)最大心率的高低不能简单区分好坏
最大心率存在个体差异,没有普适的标准。例如,同样是18岁的专业运动员,80%以上的人最大心率超过200,百分之十几最大心率不到200,最低的也只有180。但未明确发现不同最大心率的运动员在运动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图四:某球队训练队员心率对比分析图
(4)平均心率可以基本反映运动负荷强度
对足球运动而言,平均心率一般在最大心率的60%至80%之间,在专业比赛和较高水平的校园足球比赛中基本都能达到这一水平。比赛激烈程度越高平均心率就越高。
(5)场上位置和战术的不同也会通过心率体现出来
一般来说,中场球员攻防转换的频率较高,活动次数多,心率一般会维持在中高水平,较少达到心率极值;前场球员和边后卫一般需要反复的高强度跑,慢跑和走动距离也较多,因此心率一般会出现较大波动;中后卫由于跑动强度和频率相对较低,心率水平也会相对低一些。因此,当出现异常于位置特点的心率状况时就要特别关注。另外战术安排和场上形势对心率的影响也比较大,比如巴萨倡导的控球型打法时球员的整体心率水平就相对较低。
图五:某球队典型位置队员心率对比分析图
(6)分析心率要同运动状态相结合
人体可以类比汽车,心率相当于发动机的转速,汽车能不能达到很高的速度这与排气量、传动系统、路况等因素有关。同样,分析心率时要看具体的运动情况,如果心率很高但跑动速度(或跳跃、对抗等运动)不高说明机体的做功能力不足,这和肌肉、技术等因素有关,训练要同时关注心肺能力和机体运动能力。
(7)个人纵向对比更有意义
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和场上位置差异,横向对比球员之间的心率绝对值没有太多参考意义。虽然长时间的系统训练和身体的成长发育会影响心率变化,但短期内心率特征还是相对稳定的。因此纵向对比连续几次的心率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训练或比赛的强度、球员的投入度以及机体疲劳程度。
(8)过度疲劳会让心率产生变化
连续的比赛或大强度训练会造成疲劳的持续积累,这也能从心率上反映出来。过度疲劳时的心率有几个特点:开始运动时还没有多大强度心率就很快上升;运动结束后心率恢复慢;当天的基础心率偏高等。当发现这些状况时要及时调整训练负荷,否则容易出现伤病。
(9)心率恢复能力是判断运动负荷的有效方法
训练或比赛结束后从心率恢复的快慢可以判断训练负荷。观察运动结束后1分钟、2分钟、3分钟时心率下降的绝对值、相对值,也可以测量心率下降到最大心率60%以下时所用的时间。当然由于训练、比赛结束前的心率水平不一定一致,所以绝对的横向对比意义不大,可以通过多人的统计值来判断一次的运动负荷。
(10)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心率特征也会逐渐变化
长期来看,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和球员的成长,球员的心率特征会逐渐变化。基本规律是:基础心率会降低,同等运动强度下心率整体水平会降低,高强度运动时心率升高速度快,高强度运动后心率恢复会加快。
最后,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在日常训练和比赛监控中应该关注的一些问题:
(1)出现心率过高或很难降低要关注;
(2)高强度的运动心率迟迟上不去也需要特别关注;
(3)持续同等强度运动情况下心率变化过于频繁也不是好现象,都有可能和过度疲劳、身体热身不充分、身体疾病相关。
相信有了这些知识,在校园足球教学、训练、比赛中,体育老师和足球指导员们就能够更好地通过心率来了解运动负荷情况并控制合理的运动负荷。(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动量科技MT-Sports足球助教系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