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盘落子声还未散去,杭州智力运动中等专业学校的训练室里已经炸开了锅。"老孟!咱家孩子又霸榜了!"教练举着手机冲进来,屏幕上赫然显示着2025年全国围棋定段赛的最终名单——11个烫金的名字后面,清一色标注着"杭州智运中专"五个大字。这已经是他们连续第十一年在全国围棋界的"高考"中称王称霸,活脱脱把定段赛变成了"自家后花园"。
要说这全国围棋定段赛,那可是正经的"围棋界独木桥"。从1982年办到现在,43年历史比不少参赛棋手的爹妈岁数都大。今年更不得了,81支队伍620号人乌泱泱挤在杭州萧山,连港澳台地区和7个国家的老外都来凑热闹。可甭管来的是哪路神仙,碰上杭州这帮"定段专业户"都得歇菜。少年男子组前两名直接被他们包圆,8个小伙子硬生生抢走该组57%的名额,这架势跟过年抢红包似的,手慢的连汤都喝不上。
训练室里,刚拿下状元的李小天正被队友们揉着脑袋起哄。这孩子去年还卡在定段门槛上急得直跺脚,今年直接来个"鲤鱼跳龙门"。"哪是什么天才,就是被教练那套'魔鬼训练'给逼的。"他揉着发红的耳朵咧嘴笑。原来每天雷打不动六小时对弈训练,复盘经常熬到凌晨,棋谱堆起来能塞满两个行李箱。教练老孟有句口头禅:"想在棋盘上吃肉,就得先在训练室掉层皮。"
说到这个孟泰龄围棋道场,那可是杭州智运中专的"秘密武器"。自从搞起"学期共训 精英输送"的双轨制,八段高手孟泰龄亲自带队的精英班,直接把训练强度拉满格。去年有个韩国棋手来交流,看见他们的训练表当场惊掉下巴——这哪是下棋,分明是搞特种兵集训。不过效果确实顶呱呱,近八年培养出6个女子状元、5个男子状元,累计220个职业棋手的成绩单,放在全国都是独一份。
女子组的周小雨今年刚满十四岁,成为赛场最年轻的定段选手。别看她扎着双马尾像个小学生,棋盘上可是人送外号"玉面修罗"。定段赛最后一局,对面大叔看她年纪小想玩心理战,结果被她连环劫杀得直冒冷汗。"小姑娘下棋跟掏心窝子似的,招招见血啊!"裁判长看得直咂嘴。这丫头倒实在:"我就是把教练教的'屠龙十八式'练熟了,跟背乘法口诀表差不多。"
展开全文
成人组的较量更是刀光剑影。三十岁的老将王磊第四次冲击定段,前三次都折在最后关头。今年他带着媳妇刚生的娃的照片上场,愣是下出了七连胜。"以前总想着'金榜题名',现在明白了,棋如人生,落子无悔就行。"他摩挲着崭新的段位证书,眼角褶子里都是笑。这份证书背后,是学校特意为"大龄选手"开设的夜间特训班,教练们陪着熬过的无数个通宵。
赛场外,香港来的小棋手阿杰正缠着杭州队的队员讨教。今年定段赛首次对境外选手开放,这个说着蹩脚普通话的男孩虽然没定段,却捡了满满一笔记本的"武林秘籍"。"你们训练真的会挨棋子吗?"他瞪圆眼睛问出这个困扰已久的问题,惹得众人哈哈大笑。这种跨国界的棋艺交流,正是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王谊最乐见的场面:"棋盘就是最好的语言,黑白子能打破所有边界。"
回望杭州智运中专这些年的战绩,活脱脱一部"围棋少年养成记"。从文化课教室到训练室不过百米距离,却走出了世界冠军连笑、柯洁这样的顶尖棋手。现在校园里还挂着连笑当年留下的"至理名言"——"输棋可以哭,但得边哭边复盘"。现任校长对此颇为得意:"我们这儿不产书呆子,只培养能在棋盘上'撒野'的狠角色。"
夜幕降临,新晋职业棋手们把教练高高抛起,惊飞了梧桐树上的麻雀。老孟在半空中还不忘叮嘱:"明天开始都给我重新归零!"这些少年不知道,他们创下的"十一连冠"纪录已经惊动了国家队的教练组。不过此刻谁在乎呢?食堂阿姨特意准备的定胜糕正冒着热气,糖醋里脊的香味飘得老远——在杭州智运中专,每一次辉煌的终点,都是新征程的起点。就像棋盘上永远存在的新定式,这群少年的故事,永远写着"未完待续"。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